• 球盟会·(中国)-官方网站

    首页 > 新闻中心 > 企业动态

    “4·11”深圳暴雨:城市防汛无小事,立体监测势必行

    2019/4/18 9:04:34

    2019年4月11日晚,深圳突发瞬时强降雨,短时爆发的洪水冲入河流暗渠,16名清淤作业工人因躲避不及被洪水冲走。最终,5人幸存,11人遇难。

     

    事后,深圳市应急管理局在通报中这样描述这场暴雨:短时降水极端性很强,几乎一半以上的降雨都集中在短短的十分钟内,达到50年或100年一遇;最大半小时雨量73.4毫米,是有深圳气象纪录以来4月份最大半小时雨强;广东省气象台和中央气象台专家定性这次降雨为“4·11深圳短时极端强降水天气”事件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暴雨来袭之时,深圳多处发生险情。在发生的多起事故中,其中2起是工人进入暗渠清淤作业,1起是工作人员进入地下暗涵进行清淤工作测量勘察,且均在准备撤离时有人员被洪水冲走。

     

    深圳市水务局官网介绍,由于城市化进程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自然水系,加上现有防洪排涝基础设施建设标准不高,深圳局部区域排涝设施不够完善,受洪涝灾害的威胁较大。而且暗渠、暗涵藏在地下,地面上看不到水,内部环境复杂,更容易发生洪涝灾害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针对城市内涝问题,早在1998年国家就发布了防洪法,要求按照防洪规划和防御洪水方案建立并完善防洪体系和水文、气象、通信、预警以及洪涝灾害监测系统,提高防御洪水能力。在今年两会上,水利部部长鄂竟平表示,要突出强化洪水预测预报和预警工作,努力延长预报期,提高预报精度;要超前备汛,宁可十防九空,绝不一次放松。

     

    对此,球盟会水利专家认为,城市内涝问题的解决必须基于系统化、立体监测的理念。建设城市内涝预警监测系统,是有效防范城市内涝的方式之一。通过综合运用大数据、云平台、物联网、移动互联网等先进技术,建立包含空间数据、属性数据和动态实时数据的城市内涝基础平台,开发城市内涝智能化管理所需的业务处理和专业分析模块,形成包含积水监控及预警、指挥调度、视频会议(会商)、城市内涝模拟等主要功能的城市内涝监测预报预警系统。

     

    整个系统实现了空中降雨、地面产流、管网汇流的立体监测,从汛前模拟分析,到汛中实时监测,再到汛后总结分析,实现防汛工作的全周期、全流程精细化管理,为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决策支持和调度指挥依据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基于系统化、立体监测的理念,球盟会推出了一套城市内涝预警监测系统,该系统由基础设施、排水防涝综合信息管理平台、应用系统三部分组成,能提前预警城市内涝发生的暗渠/暗涵地点和时间,使政府和社会公众能及时采取应对措施。

     

    1、基础设施:

    主要建设传感监控站网、通信网络和移动通信指挥系统。

     

    (1)传感监控站网:部署雨量传感器、电子水尺/雷达水位计、流速/流量传感器、水质传感器、气体传感器、视频监控、声光报警器、遥测终端机等,建设道路积水监测站点、下穿立交积水监测站点和关键部位排水流量监测站点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(2)通信网络:通过物联网把无处不在的智能化传感器连接起来,实现对城市重点监测区域的感知信息实时传输。

     

    (3)移动通信指挥系统:依托现有防汛应急车辆,建设移动通信指挥系统,针对积水点位分散且现场情况复杂多变,利用移动通信指挥系统覆盖监控范围盲区,便于了解现场情况,支撑相关部门领导研究问题、分析决策、下达命令。

     

    2、排水防涝数据前置机:

    排水防涝综合信息管理平台提供数据集成与融合存储、大规模数据处理、业务流程调度、信息交换共享等基础服务,为城市内涝监测预报预警系统提供运行与开发环境,为高效、灵活的开发和集成各种业务应用子系统提供交换传输平台。

     

    3、大数据分析决策系统:

    通过提供积水监测、预警、统计分析、联合指挥、决策管理等服务功能,为内涝灾害监测、消除、分析模拟、预测预防提供信息支持。

     

     

    小编总结:

    中国气象局预测,今年气候年景总体偏差,旱涝灾害较重,极端事件较多。受厄尔尼诺影响,今年以来南方地区降雨时间、降雨量已打破1961年以来历史纪录。城市防洪保安事关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发展大局,良好的防洪安全设施和完善的防御措施,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基本保障。城市内涝预警监测系统可以充分利用科技手段,以问题为导向,为决策、应急和预警提供保障,为暴雨条件下城市建筑和市民的生命安全保驾护航。

    友情链接: